孤岛——银坎保
发布时间 : 2021-06-06 14:50:59

本文是艺术家银坎保为行为作品《孤岛》所写的小说,从中感受文字之美,以及行为的力量。

 

孤岛

 

“时间的河”参展作品《孤岛》 行为视频 6'07'' 2015

 

 

(请打开全屏按钮观看)
 

创作自述:

“小岛对面,长眠着我的老祖公。

它坐落在龙门水库,水域绵延几十公里,连接着南海。那年清明节,我回到老家谷家下村,在一个早晨上了这座岛,用鞭炮围着岛绕了一周,然后点燃,赤身裸体地在爆炸声中,顺着烟雾缓慢地走了一圈。这是我与老祖公的一场对话,一场不可重复的行走,也是自己对个体在社会中的遭遇所做的反应。

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,能够连接孤岛的,是内心的爱。”

 

 

我在岛上的生活经历,让我此后的日子,充满了激情。

 

我的记忆是在四岁的一个中午开启的。朝着大海,岛东面的晒谷场上,酷热让稻草的香味弥漫成一堵墙。爷爷吆喝着牛,拖动着滚动的“石牛”——整块圆柱型的麻石,两端头凿了方形的小洞,用木头固定在洞上,再固定到一个四边形的木架上,用绳子和鞍,套在牛的脖子上。几百斤的石牛,在牛的拖动下,滚动着,围着圆形的谷场,不停的打转。我盯着牛,它咧着嘴,喘着气,偶尔用舌头卷起一把带谷子的稻草,在嘴里不停打磨。

 

啪,一鞭子下来,牛走得更快了。爷爷不停的叫喝:贪吃鬼,就不能老实地干活吗?

 

我看到牛的皮毛,有鞭子的痕迹。几个小时下来,稻穗上的谷子掉得差不多了。父亲和母亲用叉子把稻草翻了个边,我看到稻草下面是饱满的谷粒,带着金黄的壳,盖在黄色的稻草下面。牛继续拖着石牛打转,半天下来。岛的对面海面上,慢慢的有了红色的晚霞。谷子打完了,稻草被翻成一堆,堆成了一个高高的草垛。我高兴地爬上草垛的顶端,挖了个洞,钻进了洞里,第一次闻到的稻谷熟了的清香味道。

 

我躺在稻草堆里,捡起几颗湿而饱满的谷粒,放到嘴里,嚼了一下,甘甜的味道,有点像乳汁,很幸福。我躺在草垛上,闻着稻草和谷子的香味,听着远处传来的海浪声。我意识到了生命个体的存在,我有了我自己。我的经历也就在谷子岛上开始生长开来,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。

 

我打开窗,看到老鼠在我们茅草屋顶爬个不停,交配的春季,吱吱叫着,让人发麻。我还看过,十多只粉红初生的小老鼠,躺在谷仓里,眼睛还没开,可以看到血脉膨胀着的黑色眼珠,包裹在粉红的眼皮底,心脏隐约可见的快速跳动,血脉布满皮肤底下,成了红色。我讨厌老鼠吃过我们辛苦劳作而来的谷子和它们成群结队的活动,愤怒地把它们丢到了街上,一群饥饿的鸭子,把它们全吃了。也许动物是凶猛的。

 

我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通红,赤脚走在地里,抚摸着突起的石头,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,我无法发泄慢慢成长的精力。我七岁就会跳到海里,开始跟着大家游起泳。海浪拍打着远处的太阳,岛上的渔民会开着船,到很远的地方,运回各种各样的鱼和海鲜。云霞覆盖的海面,是我快乐的天堂。我想活成一条漫游于海底的大鱼。我在这片海里,游乐了几年,几乎每个傍晚,我会泡在海里。忙碌的大人,不会留意我们的存在。我就是在海里,跟邻居“大嘴”成了好友。

 

大嘴大我10岁,我们的友情在大海的畅游里成长。大嘴会给我讲各种他的遇上的事情,他不爱读书,爱好就是在海里游泳,看不同的女孩子,咧嘴大笑,吹口哨。我喜欢游海,也喜欢听大嘴的唠叨。

 

有一次大嘴唠叨他的奶奶:我的奶奶每年夏天,都会用红色的大漆,刷一刷一口停在院子里的大棺材,红得发亮。奶奶说,这是她死后的大福气,得好好的保护,在阴间也有个舒服的地方睡觉。我就不理解,她为什么老早就给自己准备一口漂亮的果木棺材。我有一次还爬进去过,里面很大,但不舒服。我躺在里面,想想我还爱着隔壁村的妹子秋月,就浑身起鸡皮疙瘩,我赶快爬出来,把奶奶吓了一跳,她拿着扫把追了我几条巷子,再也不许我靠近她的棺材。我后来远远地看着发红发亮的棺材,想了很久,不理解人为什么会死。我只想跟我的秋月每天粘在一起。有一天,奶奶八十岁那年,她洗漱干净,躺在床上。夜里,安详地离开了。我看着大家把她安放进她红色的棺材,抬到山上,放进墓里,变成一座山丘一样的坟。我明白了,奶奶的爱是有来生的,她把她的生命化成了一种自己理解的方式,放归自然里,回到土地。我对她的爱,是平静的,对她的离去,没有太多的哭泣。我懂她对死亡的理解。每次,我想起她,就觉得她是安详地活在她的世界里。

 

大嘴歌声嘹亮的青春里,我十岁那年,大嘴刚好二十,他跟我描述了他的初夜和爱情:在一个海岛上,大海环抱的岛上,那是一个清晨,雾气很重,只看到远处零星的渔船,飘零在海面上。大嘴结实而黝黑的皮肤上挂着水珠,他和秋月游过海面,躺在岛上,沙子是湿的。大嘴抱着秋月,浑身发热。秋月很紧张。浑身发抖,大嘴结实的手臂抱得她发疼,当大嘴的手指经过她微微隆起的胸部时,她轻轻的发出了一点喘息,大嘴把持不住,用他很笨拙的姿势吻了她。

 

秋月躺在地上,看着大嘴黑色的皮肤,她爱着大嘴,在岛上,她是幸福的。她用生硬的动作,迎接着大嘴的吻。海浪拍打在沙滩上,秋月退去了她的衣服,与大嘴热烈的抱在一起。大嘴和她第一次赤裸裸地在一起。她很渴望,也很害羞,看着大嘴坚硬起来,不知如何是好。秋月配合着大嘴的动作,如大海潮汐一样的力量,起起落落,把秋月和大嘴撕裂了,融合在了一个红色的岛屿上。秋月觉的时间停止了,海浪声盖住了呼吸。她溶解,化成水一样。

 

我听着大嘴的描述,隐约懂得他对爱的理解。我看着海的远处,觉得爱就像海一样,蔓延很远,包裹着一切,淹没着我们的生命和世界。

 

有天,大嘴打架啦,他被隔壁村的一群青年围攻。因为他们知道了他跟秋月的爱情。秋月的父母觉得大嘴耍流氓,叫来一伙人,把大嘴打了。大嘴,身材矫健,撂倒了几个人,跑了。这事闹得很不开心。大嘴美好的爱情,也就在这次事件后破灭啦。

 

打架那年,大嘴跑了。他读大学的哥哥,尸体却被人从首都送了回来,被牛车拉进村里。这个世界似乎有些暴力是联系在一起的。大嘴被打,但他哥哥却死了,在离谷子岛2000多公里的地方,被枪所毙,成为逝去的一个优秀大学生,对于一个边陲之岛的人,这事不可思议,对于谷子岛的人来说,这次死亡是意外而不可接受。他们却只能无奈地把大嘴的哥哥,埋在远处的山谷里。离家的灵魂,也就飘荡在远处的山丘上。大嘴对哥哥的死,无法释怀。他辍学了。离开了谷子岛。

 

谷子岛的土地,红且干硬发热,热气从地里冒出来,我看着白鸟飞过大海,对大嘴的消失很伤心。每次游过那座岛屿,我会想念大嘴。我慢慢长大,游过很远的海面,到达那座大嘴和秋月躺过的岛和沙滩上,看着太阳在海风里,慢慢沉寂。我无数次在脑海里重复着这个故事场景,直到离开谷子岛。

 

我多年后见到了大嘴。那年我37,大嘴也就是47。我正用水墨画一座岛,岛上飘着雾气。我们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。他在一个艺术展览上看到我的名字,便想方法联系到我,要我一定回到谷子岛一趟,到他的城堡吃一顿饭。

 

大嘴走在我的前面,说他盖了座城堡。

 

大嘴离开谷子岛后,开了家大排档。开始卖鸡,用的是走地鸡,喂之稻米和虫子,肉结实。鸡淹没于开水,煮5分钟,起锅,放到冰箱急冻十分钟,取出,皮色鲜黄,皮光肉脆,口感细腻而有弹性,配上自己种植的沙姜和手工酱油,是一绝的“白切鸡”。

 

经过多年的经营,大嘴的资金雄厚,开了多家连锁店,在谷子岛的东面的中心地带,跟政府拿了一片地,有30年的使用权。这是一块肥肉,大嘴花了大价钱和疏通政府里的人,才稳妥的把地拿到手。大嘴把这块地盖成一个海鲜批发市场——“谷子海鲜城堡”,在这里,你可以买到来自海洋的各种食材:太平洋的石斑,澳洲的龙虾、鲍鱼,南海的生蚝,北海的珍珠螺,甚至深海里的鲨鱼、鲸鱼、乌贼、海豹、虾姑、马鲛鱼、比目鱼……

 

有时,人吃遍地上走的,天上飞的,海,到底还能给人提供多少食物。我走在大嘴的海鲜城堡里,我才明白人对吃是如此的贪婪。在吃的方面,我们就是世界的王。吃的欲望上,人是无需掩盖的。大嘴的广告语:吃香喝辣,一生快活。他把宫殿里最中心的一间房间,设计成吃海鲜的独立空间,房间只有三张餐桌,每天接待三桌客人。烹饪用的所有的食材,都是飞机从国外空运回来的海鲜。例如龙虾、霸王蟹、海胆……,刺身用的挪威三文鱼等。海鲜,多数用果木,如荔枝木、龙眼木等,慢火蒸熟,肉质细嫩,而火候控制的很恰当。例如蟹,肉松而蟹黄紧,龙虾,壳红润而肉嫩。每桌价格不菲,配上上等的法国红酒。一桌20万上下,但需求者众,求之若渴,得提前一年预定,如大嘴描述的一样:海鲜盛宴,煮酒会英雄。

 

我在大嘴的海鲜城堡里,聊起我十岁时跟他游泳经过的小岛和秋月,大嘴抽着烟斗,笑了笑,一种遥远的记忆在他脸上荡漾了一下,便消失了。他沉默了几分钟,说:你的岛画得好。

 

那天我们喝了这辈子最多的酒,忘记我们自己在哪里,像游在海里的鱼,精神却从没离开过我们曾经生活的岛。

 

艺术家介绍

 

 

 

银坎保

现生活工作于北京、广州。北京Aiyo Space联合发起人,源美术馆联合发起人。

他在绘画、写作、装置、影像等领域,以个人体验的创作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研究,持续进行社会参与式的艺术项目实践。

 

“时间的河”参展作品(祥山艺术馆)

《隐秘角落的台风》(左) 纸本、墨 29×29cm  2020

《今夜我们该如何面对目睹无视的悲伤》(右) 纸本、墨 29×29cm  2020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《他人就是地狱》 油画、雕塑(尺寸可变的组合) 2009-2011

 

《我们需要彼此》 铁、不锈钢、砂(尺寸可变) 

300×300×80cm 2012

 

 

《水泥锥认领行动》 2013-2014

创作自述:“为了驱逐流浪汉,广州⽩云区、天河区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被浇筑了⽔泥锥。2012年,我在广州三元⾥的天桥下,收集了其中⼏⼗个,并做了些⾏为图片记录现场。⽔泥锥占据的天桥下,被驱逐的流浪汉让我看到了所关注、思考和体验的——作为人应当拥有的自由、居住、生存权利等。关心流浪汉的权利,就是关⼼⾃⼰,某种意义上,我和流浪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。

作品结合行为、图片、⽹络平台、现成物等,对个⼈艺术的边界进⾏探讨,通过艺术让个人和社会及他人产⽣关联。”

 

图片

 

《忐忑》 雕塑、石头、现成物、建筑废料

(尺寸可变的组合) 2014

 

 

《七色鹿》 文本和图⽚ 338页 14×20cm 2015-2018 

创作自述:“2015年至2018年期间,我⽤了2年多的时间,把⾃⼰的⽇常⽣活体验,写成了26篇文章,就像英⽂字⺟A⾄Z的⼀个轮回,⾃真实写到虚构,结合⾃⼰拍摄的图⽚,组合成册《七⾊⿅》,共338页,制作成1984本册子。⽂章里形形⾊色的⼈,有时是鹿,有时是马,有时与我融为⼀体。”

 

 

《龙眼角柜计划》 银坎保、陈晓阳联合发起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项目 杉木、综合媒介 2016-未来

 

 

《河流》展览现场 2017

创作自述:“时间就是安静流动的河流,灵光闪烁。我把一个多月以来,在乐明村,用手机拍摄而来的小视频和录制的山村里的声音,把遇上,见到,或者熟而不见的东西,用视频拍摄和录音剪辑的方式,用七个小视频,讲了七则故事。我把故事,放在‘源’美术馆的现场里。”

 

《灵山之四》 综合材料、墨、矿物质颜料 60×60cm 2019

 

《他的心特大,要在时代的浪里钓一条大鱼》 

纸本、墨 29×29cm 2020

 

 

(请打开全屏按钮观看)《爱》 视频影像 3'09'' 2018

创作自述:“2018年5月,在沙漠里待了一段时间,搜集了大量干枯的根茎和带刺的荆棘,将其制作成一个大球,待到深夜,点燃,从沙丘的顶端滚下。沙漠的荒凉和炽热,引发了我对情感的特殊表达,也许这就是我在那个时刻对‘爱’的理解。”